邯郸编写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_项目_编制_审批
一、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重要性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在重大项目决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重大项目的建设不断推进,但这些项目的实施往往涉及到众多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不稳定因素,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重大项目建设通常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资源调配,可能会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如果没有进行充分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可能会导致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资金链断裂、资源浪费等问题,进而影响当地经济的稳定发展。例如,一些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如果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实际情况和民众的需求,可能会导致项目建设进度缓慢,甚至停工,给当地经济带来巨大损失。
同时,重大项目建设也可能会对当地的环境产生影响。如果没有进行科学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可能会导致项目建设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破坏,引发民众的不满和抗议。例如,一些工业项目如果在建设过程中没有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可能会导致环境污染,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此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还能够为政府和企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项目可能引发的社会矛盾、冲突和不稳定因素进行预测、评估和防范,可以全面了解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方案。例如,在进行重大项目决策时,可以通过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了解当地居民对项目的态度和意见,评估项目的社会接受程度,从而制定出更加符合民众需求的决策方案。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在重大项目决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够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还能够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编制流程
(一)制订工作计划
接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编制任务后,应立即组建工作小组。工作小组负责项目的组织、管理和协调。小组成员应包括项目负责人、风险评估专家、调查人员等。拟定工作计划时,需明确各个阶段的时间节点和任务目标。同时,明确职责分工,确保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工作任务和责任。例如,项目负责人负责整体协调和进度把控,风险评估专家负责风险因素的识别和评估,调查人员负责收集基础资料和开展公众调查等。
(二)收集分析相关基础资料及现场调查
向甲方提资料清单:包括本工程项目名称、立项情况、位置范围、面积、权属、用途、改造模式、改造计划等,相关部门对项目符合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的认可材料或批准文件,项目建议书或可研报告,对应的全套图纸和初步设计,发改立项文件、环评报告、规划选址和国土意见,拆迁补偿方案,地勘报告等。
收集分析基础资料: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认真审阅和分析,确保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例如,分析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了解项目的建设背景、必要性、建设方案等;审查环评报告,了解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及采取的环保措施等。
进行公司网站及现场公示:在公司网站和项目现场公示项目相关信息,提高公众的知晓度和参与度。公示内容应包括项目概况、建设意义、可能产生的影响等。
开展问卷公众调查:设计科学合理的问卷,通过走访、发放问卷等方式,广泛征求公众的意见和建议。调查对象应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包括受项目影响的居民、企业、社会组织等。例如,对于一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以对周边居民、商户、企业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项目的看法和担忧,以及对征地拆迁、环境影响等方面的意见和诉求。
(三)评估报告编制
整理问卷调查报告及利益相关者意见:对公众调查收集到的问卷和意见进行整理和分析,了解公众对项目的态度和意见。同时,收集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如、专家学者等,综合各方意见进行报告编制。
报告编制内容:包括项目实施基本情况、评估过程及公众意见情况、稳定风险因素分析、风险等级评估及实施建议,风险防范化解措施及应急处置预案等内容。评价重点为风险调查、风险估计、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等。例如,在风险因素分析中,要对项目可能引发的社会矛盾、冲突和不稳定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包括经济风险、环境风险、社会风险等。在风险等级评估中,要根据风险因素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确定风险等级。在实施建议中,要提出针对性的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以及应急处置预案。
内部初步审核:进行内部初步审核,审核相关报告,并提出意见。审核人员应包括项目组成员、专家学者等,确保报告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四)报告送审及专家评审
将报告送审自然资源局并组织评审:将编制好的报告送审自然资源局,自然资源局对报告进行审核,并组织评审。评审人员应包括代表、专家学者、利益相关者代表等。
召开专家评估会议:召开专家评估会议,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报告进行评估。专家们对报告中的风险因素分析、风险等级评估、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等内容进行深入讨论和评估,并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修改报告并报批:根据专家评估会议的意见和建议,对报告进行修改和完善。修改后的报告报送至自然资源局讨论通过后,报区综治维稳部门备案。
三、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编制指引
(一)分析报告工作实施指南
1. 制订工作计划,明确职责分工并拟定分析报告编制工作计划及大纲。在项目初始阶段,成立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工作组,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分工。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拟定详细的分析报告编制工作计划,确定调查范围与对象,确保涵盖项目涉及的所有相关方。同时,拟定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工作方案及风险分析报告大纲,为后续工作提供指导框架。初步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拟定防范、化解及应急措施,并对风险等级进行初步判断,为后续的深入分析奠定基础。
2. 收集项目资料,全面审阅并筛选业主单位提供的相关文件。全面收集业主单位提供的项目资料,包括但不限于项目已完成相关手续的资料及文件目录清单、立项批复和附件、征(用)地情况、拆迁情况、被征地农民或居民就业及生活情况、土地房屋征收补偿程序和方案、安置房源数量和质量、管线和绿化迁移方案及补偿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安全评价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工作会议通知和与会单位名单等。对这些资料进行认真审阅和筛选,确保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3. 社会调研,围绕项目合法性等方面对相关利益者展开调查。根据项目情况设计社会调研内容,围绕项目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可控性等方面对相关利益者(相关部门、群众)展开调查。社会调研的方式包括走访、问卷调查、当面听取意见等。开展调研时,向调研对象说明项目背景、方案、可能产生的影响等项目情况,以便其了解真实情况,表达真实意见。同时,注意调研对象的广泛性、针对性和代表性,注重调研的方式和方法,确保收集意见的真实性和全面性。例如,对于一个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以对项目周边的居民、企业、社会组织等进行走访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项目的看法和担忧,以及对征地拆迁、环境影响等方面的意见和诉求。
4. 风险调查意见征询会,邀请代表探讨分析潜在风险因素。邀请相关部门、相关利益群体的代表,召开风险调查意见征询会。在会议上,介绍项目情况,就项目情况进行沟通与讨论。针对利益相关者的不理解、不认同、不满意等方面,对项目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及可能引发不稳定事件的情形进行探讨、分析,全面查找并识别出可能引发社会稳定风险的风险因素。通过意见征询会,可以充分听取各方意见,提高风险识别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5. 编制分析报告初稿,初步识别风险因素并制定防范化解措施。根据项目情况,结合搜集资料、社会调研的结果及工作会议的讨论意见,初步识别风险因素。针对这些风险因素,制定防范、化解及应急措施,并评定风险等级,编制分析报告初稿。分析报告应包括但不限于项目概况(建设背景、必要性、建设方案、节能方案、投资方案等)、编制依据、风险调查(项目四性分析、社会调研的范围及方法、项目自然和社会环境状况等)、风险识别(针对利益相关者对项目不理解、不认同等方面,查找并分析潜在风险因素)、风险估计(根据风险因素的成因、影响、分布等情况找出主要风险因素,判定其风险程度等)、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针对主要风险因素研究提出风险防范化解措施)、风险等级(依据风险防范及化解措施,综合判定落实措施后的风险等级)、风险分析结论(总结风险分析的情况,提出相关建议)等内容。
6. 召开专家座谈会,讨论风险因素及措施,对风险等级判断打分。邀请相关单位、人员及专家参与座谈会,对项目分析报告初稿进行讨论分析,并提出建议。专家座谈会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工作:对识别出的主要风险因素进行讨论,提出修改意见及建议;对项目初始风险等级判断打分,对各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p)、风险影响程度(q)、重要性(权重 w)进行打分;对项目风险防范化解措施进行讨论,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措施后风险等级判断打分,分析风险防范措施实施后,各风险因素可能的变化,并根据变化后的情况,重新对发生的概率(p)、风险影响程度(q)、重要性(权重 w)进行打分。通过专家座谈会,可以充分发挥专家的优势,提高风险评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7. 修改和完善分析报告,结合意见建议完善报告内容。根据座谈会对风险情况的分析、各方提出的意见及建议,结合专家组意见,修改完善分析报告。报告中应阐述拟建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的主要结论,为拟建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提供参考。主要结论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拟建项目的主要风险因素;主要的风险防范、化解措施;拟建项目风险等级;对落实风险防范、化解措施的有关建议。
(二)评估报告工作实施指南
1. 接受政府委托后公示项目基本情况并开展评估工作。相关委托对分析报告进行评估后,接受委托的单位应立即对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报告基本情况进行公示,提高项目的透明度和公众知晓度。同时,开展相关评估工作,确保评估工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2. 制订评估方案,明确职责分工及拟定工作方案和大纲。根据项目情况,成立评估工作组,明确职责分工。拟定评估工作方法,确定调查范围与对象,拟定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方案及风险评估报告大纲。同时,初步识别风险因素,拟定防范、化解及应急措施、风险等级,为后续的评估工作提供指导。
3. 收集项目资料,审阅筛选业主单位提供的相关文件。全面收集并认真审阅项目相关资料,对其内容进行审阅、筛选。业主单位需提供的资料主要包括但并不限于以下文件:项目已完成相关手续的资料及文件目录清单;项目相关的立项批复和附件,包括发改、国土、规划、环保等部门,相关的文件和会议纪要;项目征(用)地情况,包括征(用)地位置、数量,工程建设用地是否符合当地的土地规划,是否符合节约用地、因地制宜的要求,海域使用情况等;分析报告等。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收集和审阅,可以全面了解项目的情况,为评估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内容及审批流程
(一)报告编制内容
根据相关通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主要包括基本情况、评估内容、评估结论三个章节内容。
基本情况:
项目概况:包括社会环境状况。例如,对于一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需说明项目所在地区的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背景等社会环境状况,以及项目的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建设周期等基本情况。
评估依据:涵盖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项目已完成的前期报告等。例如,依据《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发改投资〔2012〕2492 号)等文件,对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评估主体:明确负责组织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主体。通常重大事项决策的提出、政策的起草、项目的报批、改革的牵头、工作的实施等有关部门是评估工作的主体。涉及多个部门的,牵头部门为评估主体,其他相关部门协助办理。
评估过程和方法:详细阐述风险调查、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的评估以及落实措施后的风险等级确定等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例如,在风险调查中,采用走访、问卷调查、实地测量、监测等方法,全面收集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建议,纳入涉及利益相关者切身利益、容易引发社会稳定风险的因素,涵盖项目建设和运营产生的负面影响。
评估内容:
风险调查评估和各方面意见采纳情况:对项目涉及的利益相关者进行广泛的风险调查,收集各方意见。例如,对于一个征地拆迁项目,调查被征地农民、拆迁户、周边居民等利益相关者的意见,了解他们对征地补偿方案、拆迁安置方案、项目建设对生活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看法和诉求。对收集到的意见进行分析和评估,合理采纳各方意见,完善项目方案和风险防范措施。
风险识别和风险估计评估:在风险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相关知识和风险分析方法进行风险识别,列举风险因素。然后对识别出的主要风险因素进行风险估计,分析其引发风险事件的可能性、发生的概率、影响程度和风险等级。例如,对于一个工业项目,可能识别出环境污染、安全生产、征地拆迁补偿等风险因素,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估计每个风险因素的风险程度。
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的评估:根据风险识别和风险估计的结果,研究提出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对这些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预测落实措施后每个主要风险因素可能引发风险的变化趋势。例如,针对环境污染风险,提出加强环保设施建设、严格环境监测等措施,并评估这些措施对降低风险的作用。
落实措施后的风险等级的确定:综合考虑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的落实情况,确定项目落实措施后的预期风险等级。与风险等级评判标准进行对比,判断项目的风险程度。例如,根据风险发生的概率、影响程度等因素,将风险等级分为高、中、低三个级别,确定项目落实措施后的风险等级,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
评估结论:
拟建项目存在的主要风险因素:总结项目中存在的主要风险因素,为项目管理和风险防控提供重点关注对象。例如,对于一个大型工程项目,可能存在的主要风险因素包括征地拆迁补偿问题、环境影响、施工安全等。
拟建项目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可控性评估结论:对项目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控性进行综合评估。合法性评估主要检查决策、项目、方案是否符合法律政策规定,是否符合方针政策等;合理性评估主要评估决策、项目、方案是否考虑到各方面群体的利益,是否兼顾群众的现实与长远利益等;可行性评估主要评估决策、项目、方案决策时机是否成熟,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是否相适应;可控性评估主要评估项目实施后是否有引发重大社会矛盾等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这些隐患能否得到有效消除,是否有相应预案。
拟建项目的风险等级:明确项目的风险等级,为项目决策提供参考。根据风险估计和风险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确定项目的风险等级,分为高、中、低三个级别。
主要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提出针对主要风险因素的具体防范和化解措施,为项目实施提供指导。例如,对于征地拆迁补偿问题,提出合理确定补偿标准、加强沟通协商、提供就业培训等措施;对于环境影响问题,提出加强环保设施建设、严格环境监测、开展生态修复等措施。
根据需要提出应急预案和建议: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提出应急预案,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风险事件。同时,提出相关建议,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和社会稳定风险的有效防控提供参考。例如,建议建立风险监测机制,定期对项目的风险情况进行评估和调整风险防范措施。
(二)报告编制资料清单
业主需准备项目前期报告文本、规划设计方案、项目批复文件及征地拆迁相关文件等资料。
项目前期报告文本: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等已完成的前期报告。这些报告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提供了项目的基本情况、建设背景、必要性、建设方案等重要信息。
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及用地红线图、总平面图等有关图件。规划设计方案展示了项目的布局、规模、功能分区等,用地红线图和总平面图明确了项目的用地范围和周边环境,有助于评估项目对周边社会环境的影响。
项目批复文件:包括立项批复、备案证明、可研批复、规划选址意见、用地预审意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环评批复等。这些批复文件是项目合法合规建设的重要依据,也反映了对项目的审批意见和要求。
项目征地拆迁相关文件及情况说明:包括土地房屋征收文件、项目征地补偿方案、土地青苗征收补偿合同、项目拆迁安置方案、房屋征收补偿合同扫描件等。征地拆迁是容易引发社会稳定风险的重要环节,这些文件和情况说明提供了征地拆迁的具体情况、补偿标准、安置方案等信息,有助于评估征地拆迁过程中的风险。
(三)审批条件及流程
审批条件为材料齐全符合条件,审批流程包括编制评估报告、评审评估报告、备案评估报告。
审批条件:
材料齐全:业主需提供完整的报告编制资料清单中的各项资料,确保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符合条件:项目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要求,具备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控性。同时,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应按照相关要求编制,内容完整、分析准确、措施可行。
审批流程:
编制评估报告:项目单位或其委托的机构按照相关要求编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报告编制过程中,应充分收集资料、开展风险调查、识别风险因素、进行风险估计和评估,提出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确定风险等级,形成评估结论。
评审评估报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编制完成后,项目单位应及时报送维稳办进行审查并决定项目是否需要评审。一般各地方都建有由政法、发展改革、国土规划、城乡建设、环保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及有关专家学者组成的专家库,如需评审,则由维稳办组织邀请专家库成员共同对报告进行评审。重大项目还需报送党委和政府上会决策。
备案评估报告:通过评审审查后,项目单位应当报送维稳办进行备案并出具批复意见,作为发展改革委审批、核准项目的重要依据。重大项目还应当报送上级维稳部门进行备案。
五、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项目要求
(一)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编制依据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编制依据主要包括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以及其他政策性文件;项目单位的委托合同;项目单位提供的拟建项目基本情况和风险分析所需的必要资料;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相关规划;其他依据。
例如,依据《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发改投资〔2012〕2492 号)等文件,为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向。同时,项目单位提供的详细建设方案,有助于评估人员深入了解项目的具体实施细节,从而更准确地识别潜在风险。
(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调查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调查重点围绕拟建项目建设实施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控性等方面开展。调查范围应覆盖所涉及地区的利益相关者,充分听取、全面收集群众和各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包括合理和不合理、现实和潜在的诉求等。
具体来说,调查内容和范围应涵盖项目的合法性,包括是否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项目自然和社会环境状况,如项目所在地的生态环境、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等;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诉求,通过走访、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了解受项目影响的居民、企业、社会组织等的看法和担忧;公众参与情况,鼓励利益相关者积极参与项目决策过程,提高项目的透明度和民主性;基层组织态度,了解项目所在地的社区、村委会等基层组织对项目的支持程度;媒体舆论导向,关注媒体对项目的报道和评价,及时掌握公众舆论动态;公开报道过的同类项目风险情况,借鉴其他类似项目的经验教训,提前预防可能出现的风险。
例如,对于一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以对项目周边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项目建设可能带来的噪音、交通拥堵等问题的担忧;与当地企业进行座谈,了解项目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走访基层社区,听取社区干部对项目的意见和建议。
(三)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识别
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识别调查的基础上,针对利益相关者不理解、不认同、不满意、不支持的方面,或在日后可能引发不稳定事件的情形,查找并分析可能引发社会稳定风险的因素。
重点阐述在政策规划和审批程序、土地房屋(用海)征收方案、技术和经济方案、生态环境影响、当地经济社会影响、质量安全和社会治安、媒体舆论导向等方面重点分析查找各风险因素。
例如,在政策规划和审批程序方面,可能存在项目审批不及时、政策调整导致项目无法顺利进行等风险;在土地房屋征收方案方面,可能出现征地补偿不合理、拆迁安置不到位等问题,引发被征收人的不满和抗议;在技术和经济方案方面,可能由于技术不成熟、项目成本超支等原因,影响项目的实施进度和质量;在生态环境影响方面,可能因项目建设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引发环保组织和居民的反对;在当地经济社会影响方面,可能导致当地居民就业困难、物价上涨等问题;在质量安全和社会治安方面,可能出现工程质量问题、施工安全事故或社会治安恶化等情况;在媒体舆论导向方面,负面报道可能影响公众对项目的信心和支持度。
六、征地拆迁补偿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备案
(一)征地拆迁补偿需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
新《土地管理法》实施后,明确规定涉及土地征收等项目须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这一要求的提出具有重要意义。征地拆迁往往涉及众多利益相关者,如被征地农民、拆迁户、周边居民等,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通过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可以提前识别潜在风险,制定相应的防范和化解措施,确保征地拆迁工作的顺利进行。
例如,在一些地区的征地拆迁项目中,由于未进行充分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导致征地补偿不合理、拆迁安置不到位,引发了被征地农民和拆迁户的强烈不满和抗议,甚至出现了群体性事件,给社会稳定带来了极大的压力。而在另一些地区,通过认真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充分听取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诉求,合理确定征地补偿标准和拆迁安置方案,有效避免了社会不稳定因素的产生,保障了征地拆迁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备案申报条件和资料
坚持正确指导思想:申报单位需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具备能力和办公条件:掌握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熟悉基本程序、方式方法、评估内容等,具备开展工作必需的能力。同时,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必要的办公设备。
有专职人员及内部管理制度:有专职从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业务的人员,并提供相关培训证明,一般要求 3 - 5 人,部分地区要求至少应有 1 名主评人且具有较强的政策理解、项目管理和沟通协调能力。具备健全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业务管理、质量控制、责任分工、档案管理、保密管理等内部管理制度。
提供工作业绩等申报资料:提供近两年内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方面的工作业绩,如中标通知书、服务合同或者评估报告等有效资料。新注册的机构(新增经营范围的机构)无需提供。
申报资料包括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第三方机构备案申请表、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书复印件、营业执照或者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等有效证件的副本(其中经营范围必须包含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法人资格证明、法人授权委托书、授权代表身份证复印件、办公场所证明(房产证或者租赁协议、内外景照片)、工作人员名册及相关证明资料、内部管理制度、工作业绩等。
(三)常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问题解答
对备案单位要求:各单位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备案,但备案之后后续相关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业务肯定会优先从申报成功的机构库中选取。
异地备案:原则上对备案地区没有限制,但个别地方会有明确要求,具体以当地政法委官方发布的通知为准。
入库备案持久性:肯定不是一劳永逸,备案成功代表单位获得了入场券,部分地区有明确规定 “第三方机构库一年内出现两次及以上评估事项在次审查中未获通过的,政法委将进行清退”。
不满足备案条件:备案只需满足基本条件即可,如果业绩,shebao等条件不满足要求,均可以协商,出具相关证明即可。
已有业务模式是否备案:备案不是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当地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市场良性发展。山东济南现在政府招投标项目明确指出必须要在当地机构库备案,所以开展相关工作比较成熟的单位更应起好带头作用。
错过申报日期:开展相关工作的单位可以多关注政法委官方信息,部分地区在申报截止之后,符合条件的相关单位依旧可以提供资料到相关部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备案一般以季度为单位,如果错过了申报日期,且当地不接受后续申报,可以先着手准备相关资料,以便后续及时提供。
申报部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构备案,一般是由市级政法委维稳办负责,个别地区由区县组织,收集材料之后,由市政法委统一公布。
联系方式
- 地址: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光明南大街城市新秀写字楼18层
- 邮编:56000
- 电话:0310-3334555
- 经理:刘璐
- 手机:13703109979
- QQ:29321202
- Email:2932120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