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包括哪些内容?_项目_主体工程_防治
一、水土保持方案概述
水土保持方案在建设项目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规定,在山区、丘陵区、风沙区以及水土保持规划确定的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其他区域,开办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项目,生产建设单位应当编制水土保持方案。
其编制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全面贯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明确项目建设单位防治水土流失的责任、义务和范围。其次,在调查工程对工程建设区及周边区域水土保持设施破坏情况的基础上,预测因工程建设可能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量,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和具体的水土保持措施,为工程建设的水土保持工作指出方向、提供技术依据。例如,在张掖奥体中心建设项目中,编制小组在认真分析主体工程可研报告的基础上,对项目区进行实地踏勘和现状调查,明确了防治思路、措施布设和监测重点。再者,为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及管理提供依据,同时为方案实施提供技术服务。
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对建设项目周边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它能大限度地减少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使项目区原有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例如,全国水土流失面积高达 365 万平方公里,其中水蚀面积高达 165 万平方公里,风蚀面积 191 万平方公里,水蚀风蚀交错带 26 万平方公里,有很多地方还存在大量的重力侵蚀。通过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并有效实施,可带动全国实施坡改梯面积近 500 万亩,全国有 1.5 亿群众从水土保持治理中直接受益,2000 多万山丘区群众的生计问题得以解决。
二、方案编制流程与依据
(一)编制流程
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编制准备阶段:收集相关设计图纸、设计方案等资料,编制方提供所需资料清单,这个阶段一般需要 3 日时间。
勘察项目现场阶段:到项目区进行采点、照相,了解项目红线内水土情况和地形地貌,此阶段耗时 1 日。
方案编制阶段:根据提供资料结合现场勘察情况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通常需要 10 日。
方案评审阶段:将编制好的方案送水利局评审,召开方案专家评审会,这个过程大概 10 日。
方案报批阶段:根据会上专家评审意见修改报告,将修改完善的报告交水利局审批,需时 6 日。
(二)政策依据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政策依据主要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
法律法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规定,在山区、丘陵区、风沙区以及水土保持规划确定的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其他区域开办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项目,生产建设单位应当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并按照经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采取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措施。
《山东省水土保持条例》《吉林省水土保持条例》等地方条例也对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做出了具体规定。
技术标准依据: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技术规范标准》明确了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水土保持方案的主要编写要求,提出了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八大类水土流失防治工程的布设原则、适用范围和典型设计的基本规定和要求,同时明确了水土保持监测的时段、内容、方法,监测点位布设原则,监测成果要求。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从一般规定、各设计阶段的水土保持要求与内容、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内容与要求等方面为方案编制提供了技术指导。
三、项目概况与水土保持分析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位于 [具体位置],所处区域地理条件复杂,周边自然环境多样。该项目主要技术指标包括 [列举主要技术指标内容]。项目投资巨大,涵盖了多个方面的费用支出。
在项目建设内容中,与水土保持相关的部分主要有工程占地情况。工程占地包括不同项目组成的占地面积及土地利用类型,其中新增占地的面积和类型对水土保持有着重要影响。此外,土石方工程量也是关键因素之一。土石方工程量仅指主体工程施工所必须的开挖(含表土)、回填量,弃渣场和取土场修筑拦挡工程所动的土石方不参与土石方平衡计算。土石方开挖量可包括表土剥离量,但回填量不应包括表土剥离量,需要回填的表土在施工期作为临时堆土,在土石方平衡里按废弃方计。
不同行业的土建投资构成有所不同,本项目的土建投资包括 [具体说明本项目土建投资构成情况]。
(二)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
水土保持制约性因素分析
选址及布局:从主体工程的选址及总体布局来看,项目应避让泥石流易发区、崩塌滑坡危险区以及易引起严重水土流失和生态恶化的地区。同时,应避开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中的水土保持监测站点、重点实验区,不得占用国家确定的水土保持长期定位观测站。此外,城镇新区的建设项目应提高植被建设标准和景观效果,还应建立灌溉、排水和雨水利用设施。
取土(石、料)场选址:严禁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崩塌和滑坡危险区、泥石流易发生区内设置取土(石、料)场。在山区、丘陵区选址,应分析诱发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可能性,并应符合城镇、景区等规划要求,与周边景观相互协调,宜避开正常的可视范围。
弃土(石、渣)场选址:不得影响周边公共设施、工业企业、居民点等的安全。涉及河道的,应符合治导规划及防洪要求。
方案比选的水土保持评价
从占地、临时占地的类型和面积,土石方开挖及填筑总量、损坏植被面积、可恢复程度、景观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本项目应尽量减少征地和农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占用。从水土保持角度看,当比选方案明显优于推荐方案时,须与主体设计单位协商,并在方案中有详细的文字说明。
对推荐方案的合理性评价
对主体设计的施工组织进行评价,分析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中产生水土流失的主要环节,从水土保持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对土石方平衡、取土(石、料)场和弃土(石,渣)场的布置进行评价,从水土保持角度提出综合利用、合理调配的建议。结合水土保持工程界定情况,对主体设计的工程防护进行评价,提出水土保持要求,或补充设计计入水土保持工程。
生产运行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分析
对生产运行期的排矸、排灰、排渣、尾矿等进行分析:[具体分析本项目生产运行期可能产生的排矸、排灰、排渣、尾矿等情况及其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对矿井采掘的沉陷区进行分析:[若项目涉及矿井采掘,分析沉陷区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若不涉及,则说明情况]。
结论性意见、要求与建议
明确推荐方案的水土保持可行性:经过综合分析,本项目推荐方案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水土保持要求,但仍需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管理,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
明确取土场、弃渣场的合理性:对本项目取土场、弃渣场的选址进行再次评估,确保其符合水土保持要求,不影响周边环境和公共安全。
对可能诱发次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的灰场、弃渣场、排土场、排矸场、高陡边坡等提出在初步设计阶段进一步复核安全稳定的要求:在初步设计阶段,应对可能存在风险的区域进行详细勘察和分析,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确保项目建设和运行过程中的安全稳定。
四、防治责任范围与分区
(一)确定防治责任范围
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应根据工程设计资料,结合类比工程的实测(调查)资料,通过现场查勘确定。审查时应注意行业特点,满足以下要求:
建设项目应分县级(大型线型建设项目可按地级)行政区域列表说明项目建设区的占地类型、占地面积和占地性质。
说明直接影响区确定的依据。一般来说,直接影响区是指项目建设区以外由于项目生产建设活动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及其直接危害的区域,该区域是由项目建设所诱发、可能(也可能不)加剧水土流失的范围,如若加剧水土流失应由建设单位进行防治的范围。
移民(拆迁)安置区多由建设单位出资、地方政府安置,专项设施迁建也由其他单位实施,一般列入直接影响区。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集中安置且规模较小(规模较大的应单独编报方案)并由建设单位直接实施时,应列入项目建设区;同样,由建设单位直接实施的专项设施迁建部分也应列入项目建设区。
用文、表、图说明项目建设区、直接影响区的范围、面积等。
(二)防治分区划分
分区原则
差异性原则:各防治分区之间的自然条件、造成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水土流失的特点要具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性原则:各防治分区内造成水土流失的主导因子、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局或方向应相近或相似。
整体性原则:各防治分区要覆盖整个防治责任范围,并考虑各分区相对集中和完整性。
分区方法
主要采取实地调查勘测、资料收集与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区。依据主体工程布局、施工扰动特点、建设时序、地貌特征、自然属性、水土流失影响等进行分区。
对于大型线型建设项目应按地貌类型划分一级区,一级分区应具有控制性、整体性、全局性;结合工程布局和施工特点还可进行二级、三级分区。
分区目的
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将项目区划分为不同分区,针对不同分区的水土流失特点,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进行分区防治,有针对性进行治理,有效控制水土流失。
分区结果
结合本项目的特点,项目建设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划分为若干个一级区,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二级分区等。例如工业场地防治区、露天开采区防治区、堆土场防治区、附属系统区(可进一步划分为供电线路区和给排水系统区)等。同时,应明确各分区的具体范围和特点,为后续制定针对性的水土保持措施提供依据。
五、水土流失预测
(一)预测时段
工程施工期:项目施工期是水土流失发生的主要时段。根据项目施工规划,施工期的实际扰动地表时间为预测时间,一般按连续 12 个月为一年计;不足 12 个月,但达到一个雨(风)季长度的,按一年计;不足一个雨(风)季长度的,按占雨(风)季长度的比例计算。
自然恢复期:自然恢复期为施工扰动结束后,不采取水土保持措施的情况下,土壤侵蚀强度自然恢复到扰动前土壤侵蚀强度所需要的时间。本项目所处地区属于湿润区,自然恢复期取 2 年。
(二)预测部位
基础开挖阶段:此阶段施工活动对原地面产生严重扰动和破坏,原地表保护层遭破坏,土壤变得疏松,开挖深度和土石方量增加,径流携带泥沙产生水土流失的强度逐渐增大,是易引发水土流失且强度大的部位。
道路覆土、绿化覆土期间:形成大规模裸露地面,土方疏松,降雨时易形成大规模水土流失。
综合附属设施尤其是管线开挖过程:少量土方临时堆存于开挖管沟两侧,易产生水土流失。
道路硬化、绿化工程及临时设施拆除过程:虽然对地面扰动较大,但以地面硬化及增加地面覆盖为主,且施工期较短,产生水土流失的危害性较小。
土石方调运期间:运输期间易造成洒落,造成水土流失。
(三)危害分析
破坏水土保持功能:项目在主体建筑建成前,施工活动将破坏原有地貌,使水土保持功能降低或完全丧失,产生新的人为水土流失。
影响周边环境:在工程施工中,裸露地表如不采取防护措施,泥沙将进入项目区周边区域,影响周围环境。
增加水土流失量:项目的施工开挖、填筑、平整等,使地表破坏面积大,土壤自然稳定状态受到破坏,防冲刷、抗蚀能力下降,增大了水土流失量。
例如,根据 2021 年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资料,全国水土流失面积高达 365 万平方公里,其中水蚀面积高达 165 万平方公里,风蚀面积 191 万平方公里,水蚀风蚀交错带 26 万平方公里。本项目如果不做好水土保持措施,可能会加剧当地的水土流失情况。同时,参考《四川省水土保持规划 (2015—2030 年)》,确定土壤容许流失量,结合项目区的实际情况,对项目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进行预测,以便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六、防治措施布设
(一)工程措施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是防治水土流失的重要手段之一。坡面治理工程主要包括各类梯田、台地、水平沟、鱼鳞坑等治坡工程,其作用在于消除或减缓地面坡度,截断径流流线,削减径流冲刷动力,强化降水就地入渗与拦蓄,保持水土,改善坡耕地生产条件。例如水平梯田,田面呈水平,在缓坡地修成的较大面积的梯田,能有效拦蓄地表径流,减少水土流失。
沟道治理工程包括如淤地坝、拦沙坝、谷坊、沟头防护等,其作用在于固定沟床、拦蓄泥沙,防止或减轻山洪及泥石流灾害。谷坊是山区沟道内为防止沟床冲刷及泥沙灾害而修筑的横向挡拦建筑物,能固定与抬高侵蚀基准面,防止沟床下切;抬高沟床,稳定山坡脚,防止沟岸扩张及滑坡;减缓沟道纵坡,减小山洪流速;使沟道逐渐淤平,形成矾阶地,为发展农林业生产创造条件。
小型水利工程如水池、水窖、排水系统和灌溉系统等,可有效收集和利用雨水资源,为农业生产提供保障,同时也能减少水土流失。
(二)植物措施
植物措施在防治水土流失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造林、种草等植物措施能够增加地表植被覆盖,避免坡面土壤受到雨滴击溅和暴雨径流的冲刷。植物的根系能够牢固地锚定土壤,并通过吸收大量的水分来减缓水流速度。在植被茂密的区域,水在经过植物群落时,会被植物的根系和枝叶拦截,从而减缓水流速度,减少水土流失的程度。
植物通过其根系将土壤紧密粘合在一起,有助于稳定土壤并防止水土流失。植物的根系可以把土壤拉紧,从而使其更加稳定。这种细小的根部结构能够组成大量的根网,抓住土壤颗粒并将其凝聚在一起。随着时间的推移,根系会逐渐扎根,固定土壤并防止其被水冲刷。
植物能够通过吸收和蒸发的作用来增加土壤中的水分,并保持其充足。充足的水分有助于保持土壤的稳定性并防止水土流失。当植物的根系深入土壤时,它们可以吸收较深处的地下水,并将其转化为植物所需的营养物质。此外,植物的叶面也能够通过蒸发的方式释放出水分,从而提高了土壤中的水分含量。
植物能够通过死亡和腐烂的方式来改善土壤质量。植物根系深入土壤后,能够将不同深度的肥料和营养物质带到土壤表层。当植物死亡时,它们的根系会逐渐腐烂,并释放出大量有机质。这些有机质对于土壤的肥力具有很大作用,能够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和减缓水土流失。
(三)耕作措施
耕作措施通过改变微地形、增加地面覆盖和土壤抗蚀力等方法,实现保水、保土、保肥、改良土壤、提高农作物产量。以改变微地形为主的农业耕作方法,如等高耕作、等高带状间作、等高沟垄种植等,可有效拦蓄地表径流,减少水土流失。等高耕作垂直于坡面倾向,沿等高线进行横向耕作,能在地面形成许多蓄水沟,增加土壤水分的入渗率,确保作物生育期间对水分的需求。
以增加地面覆盖为主的农业耕作措施,如秸秆覆盖、留茬、密植等,可减少雨滴击溅对土壤的破坏,降低地表径流速度,增加土壤水分含量。
增加土壤入渗为主的农业耕作措施,如深松耕、免耕等,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透水性,增加土壤的蓄水能力。
常用于水土保持的耕作措施还有坑田、圳田、等高防冲沟及沟垄耕作、中耕培土串堆子耕作、丰产沟耕作、保护性耕作(免耕、少耕)等。坑田在冬春季节先定好坑位,通过深翻去掉犁底层,使堆放坑外作境的底土进一步熟化,种植坑等高成行,可有效蓄水增产。圳田通过耕翻结合的方式对田块进行深挖、培境、增肥,形成窄小的梯田,用田面来固存水土。等高沟垄耕作在坡面上沿等高线开犁,利用形成的沟和垄栽植作物,可减少径流量和冲刷量,增加土壤含水率,保蓄土壤养分。中耕培土串堆子耕作在丘陵地区,针对玉米、高粱和洋芋等作物,可结合中耕管理,进行根部培土起境,使地表形成无数的蓄水坑,起到蓄水拦泥、保境增产的作用。
七、方案实施与管理
(一)工程建设管理
组织领导:成立专门的水土保持工作领导小组,由项目建设单位负责人担任组长,成员包括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相关负责人。明确具体管理机构,负责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的日常管理工作。同时,各参建单位也要设立相应的水土保持工作岗位,确保责任落实到人。
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水土保持工程建设规章制度,包括水土保持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办法、安全生产管理办法、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等。明确工程建设各环节的工作要求和标准,确保工程建设规范有序进行。
监督管理:加强对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的监督管理,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及水土保持监督管理部门要定期对工程建设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建设单位要建立内部监督机制,对工程建设质量、进度、资金使用等情况进行自查自纠。同时,鼓励社会各界对水土保持工程建设进行监督,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二)运行管理
工程移交:水土保持工程完工后,建设单位应及时组织竣工验收,并将工程移交至运行管理单位。移交时应明确工程的产权、维护责任等,确保工程能够正常运行。
维护责任:运行管理单位要承担起水土保持工程的维护责任,制定维护计划,定期对工程进行检查、维修。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确保工程的功能不受影响。同时,要加强对工程周边环境的管理,防止人为破坏。
监测任务:运行管理单位要按照水土保持方案的要求,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监测内容包括水土流失状况、工程运行效果等。通过监测,及时掌握工程运行情况,为工程的维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要将监测结果及时上报水行政主管部门,接受监督管理。
八、总结与展望
水土保持方案在项目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建设单位履行法定水土流失防治责任与义务的依据,也是指导工程后续设计、施工和管理的技术性文件。通过对项目区的实地踏勘、现状调查以及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能够有效减少项目建设对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期望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能够更加科学、。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应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等,提高对项目区水土流失情况的监测和预测能力。同时,加强对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耕作措施的创新研究,开发出更加高效、经济的防治技术,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项目的需求。
此外,还应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社会对水土流失危害的认识,增强公众的水土保持意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各方应共同努力,严格按照水土保持方案的要求进行项目建设和管理,确保各项防治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水行政主管部门也应加强对水土保持方案的审批监管和事中事后监管,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为水土保持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水土保持工作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联系方式
- 地址: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光明南大街城市新秀写字楼18层
- 邮编:56000
- 电话:0310-3334555
- 经理:刘璐
- 手机:13703109979
- QQ:29321202
- Email:29321202@qq.com